華碩總裁曾鏘聲以其獨特的「跳出框框」管理哲學,和深厚的人文素養,替企業經營注入了全新的思考模式。
他指出人天生就不一樣,再加上不一樣的環境、經驗和習慣,往往形成根深蒂固而又不自覺的成見和盲點。他強調只有「跳出框框」,從正面、從反面反覆推敲,才有機會看到全貌,認清真相。這種正反合的思維促使個人和企業,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問題,並在多方權衡中,找到最佳答案。
縱觀全局,清楚你是誰,在甚麼處境
曾鏘聲說感官和知覺隨時隨地都會欺騙我們。只有脫離我執,逆向思考,方能打破本身固有的思維,真正跳出框框,看清事物的本質。
他認為關鍵是設身處地,當你自問:「我是誰?」,就需要先對照對方是誰。
一個人可能同時是父親、兒子,主管、部屬,講師、學生等各種不同的角色;處在不同的情境,心態就不一樣。例如: 上課難免分心、打瞌睡,如果你是講師,怎樣才能避免學員分心?回想一下,甚麼樣的課你會比較專注?會被抽問的課你是不是比較不敢偷懶? 像這樣設身處地,了解對方,從對方的角度出發,才能做對事情。
正如《道德經》所說的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」,只有清楚了解自己在整體環境中的位置,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,帶領企業走向成功。這種思維在品牌行銷中尤其重要,因為它要求企業不僅僅是推廣產品,而是深入理解消費者的痛和潛在需求,明確定位並做出對的產品。
先了解才能被了解,看得見問題才能解問題
曾鏘聲強調「先了解才能被了解,看得見問題才能解問題」。
他進一步說明,同樣的名詞,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含義,例如「Surgery」在美國指的是手術,而在英國則是診所或國會議員的會談。「土豆」在台語是花生,而在中國大陸則是指馬鈴薯。Chips在美國是洋芋片,在英國則是薯條。
而同樣的東西,不同族群的認知也不一樣。例如在日本,烏鴉被視為吉祥之鳥,而在台灣則視烏鴉為聒噪不吉。
因此你所表達的跟對方理解的可能完全不同。只有先了解對方的認知和感受,才能以對方了解的方式溝通,才能被了解。面對語言和文化各異的跨國客戶,業務人員要先了解客戶的痛和需求,站在客戶的角度換位思考,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,創造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。
五行無常勝,四時無常位 Don’t jump to conclusion
在思考問題時,曾鏘聲善於運用對比性的哲理來啟發逆向思維。他提出:「如果『當局者迷、旁觀者清』是對的,那為何『如人飲水、冷暖自知』呢?如果『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』,那為什麼『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』? 『薑是老的辣』還是『英雄出少年』? 應該『騎驢找馬』還是『謀定而後動』? 」透過正反合的反覆推敲,與時俱進,才能避免固步自封,看到全貌,清楚自己的處境而做出正確的因應。
曾鏘聲融合人文素養與現代企業管理的思維,打破單一的思考模式,他強調「不見全貌,勿輕斷言」(Don’t jump to conclusion)。同時,他也以《孫子兵法·虛實篇》中的「五行無常勝,四時無常位」說明,五行相生相剋,就像剪刀、石頭、布,沒有絕對的勝利;春夏秋冬四時變化,亦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季節,這些都提醒我們:在不同時空與情境中,必須與時俱進,靈活應變。這種哲學同樣適用於品牌行銷,企業應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策略,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擇高處立,尋平處住,向寬處行
華碩總裁曾鏘聲更以「擇高處立,尋平處住,向寬處行」,勉勵同仁要看得更深、想得更遠。
而在企業經營上,「跳出框框」也運用在華碩的設計思維(Design Thinking)中,企業不僅需要理解消費者的期待 (Desirability) 、考慮技術的可行性 (Feasibility) 和商業模型的可持續性(Viability),更要透過情境揣摩,找到最具創造力與實用性的解決方案;不只是迎合已知需求,而是要引領客戶的潛在需求,創造價值,提供讓目標客戶心動、黏著,可長可久(Scalability)的產品。
這些透過正反合「跳出框框」的思辨,讓個人與企業不斷反思與創新,創造持續的價值與深遠的影響力。
關於華碩
華碩為美國《財富》雜誌評比「世界最受推崇企業之一」,並榮登美國《富比士》雜誌「全球最受信賴企業排行榜」及英國《路透社》「全球科技100強」。產品類別橫跨主機板、顯示卡、筆記型電腦、智慧手機、螢幕、路由器及全方位的科技產品解決方案,並積極拓展電競產品及開創AIOT新領域的各種應用。華碩致力追尋無與倫比的科技創新,為全球使用者創造體貼人心的智慧生活與無所不在的幸福感,以成為數位新世代備受推崇的科技創新領導企業為品牌願景。華碩全球員工數約15,000人,擁有世界級研發菁英超過5,000人,產品行銷全球70多個國家,年營業額超過100億美元,每年獲獎數眾多,平均每日獲得超過11個獎項,產品創新、設計及品質皆備受全球市場肯定。